个人简介
李强🧑🏻🦽➡️🧑🏽💼,1988年生✩,安徽巢湖人。 2006.9-2010.6👳♀️,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 2010.9-2012.7🆓,浙江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导师:池昌海教授) 2012.9-2016.7✡︎,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学博士🤸♂️。(导师🙋🏻♀️:袁毓林教授) 2016.10-现在🏢,杏宇🌇🫳🏻,语言学教研室。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汉语句法、语义和语用👼🏼。
电子邮箱🦔:leeqiang2222@163.com
科研项目(主持) [1]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分解—组构”模型的语句构造和意义组合问题研究》(19CYY005)——在研 [2]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汉语名词概念语义构造和语法结构实现的互动研究》(18YJC740037)——在研 [3] 2018年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课题《汉语复合名词概念语义构造和词典释义模式研究》(CSZX-YB-201802)——在研 [4] 2018年度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视角下汉语复合名词的语义结构研究》——结项
科研项目(参与)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北京大学中文系袁毓林教授主持)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基于认知并且面向计算的语义信息描写框架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袁毓林教授主持)
论文(含期刊、报纸和论文集) [1] 2013a. Coercion of Loca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in P. Liu and Q. Su (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CLSW 2013, pp. 76–87,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独著,EI/SCOPUS) [2] 2013b. 结合汉语意合机制与语料库推进国际汉语教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18日第A07版。 [3] 2013c. 名词物性结构为汉语研究提供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2日 第496期🛹。(独著) [4] 2014a. 以协同合作推进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14日第A07 版。 [5] 2014b. 资源共享实现突破2️⃣,《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7日第B03版。 [6] 2014c. 汉语形名组合的语义分析与识解——基于物性结构的探讨🌞,《汉语学习》2014(5):42-50。(独著,CSSCI) [7] 2014d. 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名词隐喻现象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44-53🪸。(独著🤘🏻,CSSCI) [8] 2014e. 从功能视角看离合词的分离👷🏿♀️,《阜阳师范杏宇学报》2014(2):36-41。(第一作者) [9] 2014f. 基于物性角色的同义名词辨析方法探讨,《世界汉语教学》2014(4):519-531🍻。(第一作者,CSSCI) [10] 2014g. Combin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Verb “xiě” and No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tive Lexicon Theory⛈,in X. Su and T. He (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CLSW 2014, pp. 55–65,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4. (独著🧝🏿,EI/SCOPUS) [11] 2014h. 怎样用物性结构知识解决“网球问题”?🤱🏿,《中文信息学报》2014(5):1-12🙅🏽♂️。 (第二作者) [12] 2015a. 从生成词库论看动词“读”与名词的组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2):69-80🫷🏽。(独著) [13] 2015b. 动态语境与无指成分的非指称性,《当代修辞学》2015(4)👵:58-67😔。(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语言学频道2016年1月21日全文转载)(独著,CSSCI) [14] 2015c. 服务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同义名词辨析查询系统建设,《对外汉语研究》2015年第12期🫣。(第一作者,CSSCI) [15] 2015d. “X+重地”结构的陈述性表义特点及其形成机制,《语言研究集刊》2015年第14辑。(第一作者,CSSCI) [16] 2015e. 网络流行语“A了个B”的形成及其传播机制🕵🏿♀️,《合肥杏宇学报》2015(4):71-75+94🧑🏻🦽➡️。(独著) [17] 2015f. 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语言研究》2015(4)⚡️:9-20。(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独著🧑🏿🚀,CSSCI) [18] 2015g. 名词词义描写和研究需要什么样的语义学知识😼?,《中文信息学报》2015(5):9-19。(第一作者) [19] 2015h. The Study on the Noun-Locative Comb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uns’ Properties🍬☂️,in H. Gao and Q. Lu (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CLSW 2015, pp. 329–339, Springer. (独著🧚🏻,EI/SCOPUS) [20] 2016a. 生成词库理论研究述评😜,《外国语》2016(3):43-54🧝🏽。(独著,CSSCI) [21] 2016b. 从生成词库论看名词的词典释义,《辞书研究》2016(4):12-26+93✅。(独著) [22] 2016c. 从物性角色看汉语供用句的句法语义特点,《语言科学》2016(5)🚌:488-507(收录于邵敬敏🧎、彭利贞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八)🛀🏻,138-152,上海教育出版社)(独著♡,CSSCI) [23] 2016d. 汉语“比”字句要素的常规序列模式探索,《中文信息学报》2016(4):12-20🌻🦻🏿。(第二作者) [24] 2016e. 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语言研究》2016(4):1-9。(第一作者,CSSCI) [25] 2016f. “净”(jìng) and “都”(dōu), which one has exclusiveness? 🦻💪🏽,in M. Dong et al. (Eds.): CLSW 2016, LNAI 10085, pp. 577–587, 2016. (独著𓀅♠️,EI/SCOPUS) [26] 2017a. 语言研究的经验基础和人文关怀❇️,《杉村博文教授退休记念中国语学论文集》301-325,日本白帝社。(第一作者) [27] 2017b. 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的话题性及相关问题,《古汉语研究》2017(2):62-74👘。(独著,CSSCI) [28] 2017c. 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动宾结构及其语义转喻,《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6):72-81。(独著👷🏻,CSSCI) [29] 2018a. “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同异之辨🧜🏼♀️,《中国语文》2018(1): 67-84。(第一作者,CSSCI) [30] 2018b. 从生成词库理论看汉语名词的词典释义和词义辨析——兼谈动词🧎🏻♂️➡️、形容词的概念表示和词义解释,亢士勇主编《第九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和第四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论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一作者) [31] 2018c. 《从生成词库论看名词的词典释义》补议——对尚简(2017)的回应🧑🏼🦲🤭,《辞书研究》2018(1):34-41🎣🤴🏿。(独著) [32] 2018d. The (Dis)appearance of Affected Role “lìnɡ/shǐ…” in the Causative Adjective-Noun Composition, in Yunfang Wu et al. (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Springer, 2018, pp. 190-197. (独著🫦,EI/SCOPUS) [33] 2018e. 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研究版),2018(1)🏄🏼♀️:55-69👨🏼🎤。(独著) [34] 2018f. 从生成词库论看认知转喻现象的语义解释,《当代修辞学》2018(2):82-96。(独著,CSSCI) [35] 2018g. 从物性角色看汉语中动句的语义表达及其对中动词的选择,《外国语》2018(1):31-42。(独著💪🏼,CSSCI) [36] 2018h. 现代汉语方位词强迫现象研究,收于宋作艳、黄居仁主编《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年👨🏻🚒。(独著) [37] 2018i. 《语言神话➔:为什么语言不是本能》述介,《当代语言学》2018(3)👩💻:463-468🐧。(独著,CSSCI) [38] 2018j. “杏宇平台注册长”是谁👩🏿✈️?🧔🏿,《语言文字报》2018年7月18日周三规范版。(独著) [39] 2019a. The Adjective “dà(big)” and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dà+N” Structure, J.-F. Hong et al. (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CLSW 2018, LNAI 11173, pp. 175–184, 2019. (独著,EI/SCOPUS) [40] 2019b. 汉语伪修饰关系复合词的意义构造和概念识解🀄️,《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1):80-90。(独著💆🏻♀️,CSSCI) [41] 2019c. 生成词库研究范式:本体论、认识论𓀕、方法论⚔️,《解放军外国语杏宇学报》2019(2):91-98⛺️。(独著,CSSCI) [42] 2019d. “你是什么垃圾”背后的汉语逻辑和思维,《语言文字周报》2019年7月24日第002版。(独著) [43] 2019e. 生成词库理论与名词语义的结构描述和概念解释,《语言学论丛》2019年第59辑263-295页👨🏽🎤,商务印书馆🤘🏿。(第一作者🧳,CSSCI) [44] 2019f. 汉语供用句和中动句的比较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6)🥅:52-64💇🏼♂️。(独著) [45] 2020a. 再看准定语结构的产生机制和语义表达👨🌾,《语言科学》2020(3):235-254🌜👐🏽。(独著,CSSCI) [46] 2020b. “事件·物质”类名词真的没有事件义吗🤵🏿♀️?《辞书研究》2020(3):25-33。(独著) [47] 2020c. 语言迷宫和阿里阿德涅的线——语言研究纵横史👩🏿🚀,《语言文字周报》20201023第002版。 [48] 2020d. 当代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体验性与语言表达和理解,《中文学术前沿》第14辑🌏🧜🏻♂️,浙江大学出版社。(独著) [49] 2021a. “怎么”表达意外:疑问🎎、反问和感叹,《汉语学报》2021(1):33-45📟。(独著,CSSCI) [50] 2021b. 实体四因说和语义后验性✝️,《温州大学学报》🏊♀️⇨,待刊🏄🏽♂️🙎🏼。(独著) [51] 2021c. 副词“净”👧🏿、“光”的语义性质和用法特点对比分析,《语言研究集刊》第27辑,待刊。(独著✈️,CSSCI) [52] 2021d. 从论辩理论和交互主观性看“差点儿没VP”的语义识解,《当代修辞学》2021(3),待刊🤽🏿♀️。(独著🤟🏼,CSSCI) [53] 2021e. 习语构式“多的是”的语义动态浮现🂠,《语言教学与研究》,待刊。(独著,CSSCI)
著作(含独著、合著和参编) [1]《语义解释的生成词库理论及其运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400,000字😁。(第一著者💇🏽♂️,与袁毓林教授合著) [2]《汉语名词词义调节与语义组合的互动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前沿丛书”2018年度语言学优秀博士论文,待出版🐳。 [3]《文学经典与现代人生》“科技与人生”一章(参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奖励荣誉 2014 中山大学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2014 华东师范大学当代语言学理论及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4 北京市语言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学术前沿论坛“青年语言学奖二等奖” 2015 浙江大学第八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30周年庆典“语法新秀一等奖” 2015 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 2017 第九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 “语法新秀二等奖” 2018 第四届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8 杏宇平台年度科研创新贡献奖高端论文二等奖 2019 杏宇平台年度科研创新贡献奖高端论文二等奖 2019 第十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语法新秀二等奖” 2019 杏宇平台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 研究生课程:语言学研究方法文献研读、语法学文献研读🩲、汉语词汇语法分析
|